yd12300云顶线路(中国)有限公司-BinG百科
歡迎來到杭州東沃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網站
當前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>行業新聞

人工智能的到來,讓中國制造發生了哪些改變?

更新時間:2019-05-04 來源:https://www.eefocus.com/component/432507

       人工智能產生於60多年前,隨著算法的突破、算力的提升、數據的積累,終於迎來了第三次浪潮”,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宋顯珠表示,本輪人工智能發展最大的特點之壹,就是與應用實踐的緊密結合。

       緊隨技術浪潮,中國官方持續發力。2017年7月,國務院發布《新壹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,工信部隨後制定《促進新壹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(2018-2020年)》。本周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《關於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》。官方提出,在制造、農業、物流、金融、商務、家居等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示範。

       “中國制造業全球規模第壹,是全世界唯壹壹個聯合國所有制造業目錄中全部都有的國家,但中國制造大多處於工業1.0(機械化)和工業2.0(電氣化)階段”,北京大學教授、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估計,制造企業達到工業3.0(自動化)的不足10%,因此,人工智能在中國制造向工業4.0(智慧化)邁進的過程中大有可為。

       目前,視覺識別、人臉識別、語音識別、深度學習等技術已應用於生產制造。那麽人工智能能為制造業帶來哪些改變?

       華為公司副總裁鄭葉來表示,行業AI應用能夠提升生產力,優化生產關系,主要應用在三大場景:海量重復場景、專家經驗場景、多域協同場景。

       例如柔性制造,是多域協同場景,也是制造業未來發展趨勢之壹。如果想實現柔性制造,即個性化定制,需要面對超高維數據、超大量數據、參數間互相幹擾、計算復雜度高等問題。華為與合成纖維企業三聯虹普合作的數字化轉型項目,就用人工智能來解決上述問題。

       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認為,拓展“智能 ”,就是要為制造業插上雲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的翅膀,通過人、機、物的互聯互通,讓來自於生產流程、內部管理和消費市場上的數據動起來、用起來,形成智能決策、指揮,實現管理運營智能化和業務流程自動化,推動企業向高端、個性化、定制化、全面服務化轉型發展。

       據麥肯錫調查,大規模使用AI或在核心業務采用AI的公司中有30%的用戶表示他們已經實現了收入的增長,或提升了產品和服務能力。

       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介紹,在2015年AI給中國各行業帶來的增速統計中,制造業排在第壹位,但目前中國人工智能投資23.4%集中在商業及零售領域,18.3%在自動駕駛,在制造業的不到1%。這主要是因為,制造業的數據采集流程更長、數據的可靠性挑戰較大、檢驗制造業的成果也更難。

       華為企業業務中國區總裁蔡英華認為,人工智能落地,壹是要和行業、場景結合,二是要有能夠把AI推進起來的人才儲備。目前,華為已經開始實施壹項10億元人民幣投入的人才培養計劃。

       企業的數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。目前,工信部已制定目標,到2020年底推動30萬家以上工業企業上雲。

       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陸平表示,加快人工智能落地,應逐步建立完整的產業體系,圍繞特定應用場景開發定制AI芯片,還應解決數據孤島和數據碎片化問題。

相關文章推薦

qq

電話